“張老板,最近生意怎么樣???用電方面有需要我們幫忙的嗎?”8月19日,浙江云和縣供電公司緊水灘供電所員工王金武在位于云和湖庫區(qū)的歇坑村,對當?shù)厣鷳B(tài)鱉養(yǎng)殖大戶張世良說。
7月中旬,緊水灘供電所在張世良的生態(tài)鱉養(yǎng)殖場附近安裝了光伏微電網(wǎng)。當天,王金武和同事邱世杰、洪健除了去歇坑村檢查光伏發(fā)電站運行情況,還為云和湖庫區(qū)的空巢老人們解決用電問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王金武2020年8月份來到緊水灘供電所工作,從那時起他就跟著師傅賴理富當學徒。賴理富是一名經(jīng)驗豐富的線路維護工人,也是一個有著28年黨齡的老黨員,在帶徒弟方面自有一套法寶。
趕渡是必備“絕活”
云和湖庫區(qū)內(nèi)有22個行政村,62個自然村。公共渡船是往來云和湖庫區(qū)各村之間主要的交通工具。但是很多村子因為人少,每天只有一到兩班船。在庫區(qū)干活,趕渡是一門必備“絕活”,去早了比較浪費時間,遲了就要等下一趟。要是錯過了坐船時間,活干不完不說,還可能要在村里過夜。
3月10日,賴理富第一次帶當了大半年學徒工的王金武到云和湖庫區(qū)“操練”。這天早上,王金武備好工具,等候師傅招呼。賴理富看了看時間,瞄了一眼包里發(fā)黃的筆記本,喊道,“可以出發(fā)了。”他們趕到渡口時,不早不晚排在第二位。“師傅,你真行,算得這么準。”王金武豎起大拇指。“平時做事得多留心。”賴理富回應。
清晨的云和湖,晨光灑在湖面上,金波蕩漾,飄起的薄霧若隱若現(xiàn)。王金武正陶醉于云和湖的美景時,賴理富說:“金武,你去點下船上的救生衣夠不夠。”
王金武耷拉著腦袋對師傅說:“這不是船上工作人員該干的事嗎?干嗎叫我去?”這時,賴理富的神情變得有些嚴肅:“金武,咱們趕渡,要特別注意安全,一上船立馬先弄清渡船內(nèi)外的情況。比如檢查救生衣數(shù)量夠不夠,關(guān)鍵時刻可能會救自己一條命。作為常年在庫區(qū)工作的電力人,要先學會保護好自己。在趕渡這件事上,我也是交過學費的。”
以前每個月的3號,賴理富都會到庫區(qū)的村里抄表。2007年的6月3日,賴理富至今記憶猶新。那天他臨時有個檢修工作耽擱了時間,錯過了當天最后一班渡船,沒能去村里抄表。第二天,賴理富到大南山村抄表時,80多歲的空巢老人涂家娥對他說,昨天家里燈突然不亮了,因為那天是王金武來抄表的日子,她便坐在屋檐下等了一天。但賴理富的“失約”讓老人又摸黑過了一夜。一想到老人無依無靠,晚上還要摸黑,賴理富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從那以后,賴理富就開始留意趕渡的時間,每次進村抄表和搶修,他也會格外留心庫區(qū)老人們的需求,并用筆記本一一記下,逐一為他們解決。
林中找路有技巧
渡船到建林村碼頭靠了岸,師徒二人又坐上了搶修車。一路都是山間的蜿蜒小道,過了大約30分鐘,坐在副駕駛的賴理富扭頭看向王金武:“前方?jīng)]路了,考驗我們腳力的時候到了。”賴理富挽起袖子,從車上卸下工具,扛起30余斤重的工具向樹林中的小道走去。王金武背起剩下的工具和材料,深一腳淺一腳地跟在后面。走在前面的賴理富突然在一個三岔路口停了下來,朝王金武喊道:“金武,我來考考你,走哪一條呢?”“師傅,這里山高林密,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我哪知道??!”王金武一面茫然。
“你把導線和工具箱放在地上,找個位置高一點的地方去看看咱們的電力線路去哪兒了。”賴理富說。
王金武爬到一塊位置較高的大石頭上,放眼望去,線路附近果然有一條小路,他興奮地跑回師傅身邊:“師傅,你真行!”
賴師傅清了清嗓子,“平時要多留心,在這大山里行走,難免會迷路,有些山頭我都沒去過。山里的電力線路就是咱們的‘導航地圖’。咱們到村里裝表、搶修,找不到房子的時候,就可以用這個方法??纯茨膫€地方有線路,沿著線路的走向走,一般附近就有人家。”
日常做事多留心
進村拐個彎就到馬金友家了,賴理富上前用熟練的汀州話與馬金友拉起了家常,王金武聽得一愣一愣的。“發(fā)什么愣,多留點心,出師哪那么容易?”賴理富對他說,學會汀州話,在庫區(qū)干活才干得開。
馬金友的老婆身患殘疾,一家人生活艱苦。2020年,緊水灘供電所黨支部開展“E陽光”公益項目,幫馬金友家改造了線路。有了可靠的電力供應,馬金友嘗試著多養(yǎng)了30箱蜜蜂,釀制、保存蜂蜜都需要用電。那天,馬金友改造房屋時不小心動了電線,家里沒電了。
王金武舉起手正要打開電表箱查看情況,卻被賴理富制止了,“金武,別急,先用扳手輕輕敲一敲。”“師傅,敲好了,可以開了吧?”王金武又準備動起手來。賴理富把耳朵貼近電表箱,在聽著什么,“把噴霧拿出來先,慢慢地打開。”賴理富說著,緩緩打開電表箱,一陣嗡嗡的聲音傳來。“快,把噴霧噴進去,合上表箱蓋。”幾分鐘后,電表箱恢復了安靜。王金武拍了拍胸脯,倒吸了一口氣。“采蜜的季節(jié),野蜂喜歡鉆進電表箱里安家,安全又舒適。”賴理富說,自己剛參加工作時,就被野蜂叮過。
賴理富和王金武麻利地完成了手里的活,也到了快吃午飯的時間,馬金友拿出家中的土雞蛋要招待他們,被賴理富婉言謝絕了。賴理富拿出自帶的干糧一邊充饑,一邊翻開那個發(fā)黃的筆記本記錄起來。王金武瞄了一眼,本上密密麻麻地記錄著當天需要完成的工作:馬金友家養(yǎng)蜂要修電裝表,順路可以去張世良家移表……整理好工作,師徒二人又趕到了張世良家。
從雞鳴破曉到月落星稀,賴理富和王金武忙碌了一天。返程的路上,王金武感慨地說道:“師傅,看來我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賴理富拍了拍他的肩膀:“日常做事要多留心,你沒問題的!”
如今,王金武已經(jīng)出師,扎根在云和湖庫區(qū),以“服務庫區(qū)最后一公里,一個也不能少”的信念,如他的師傅一般溫暖老人們的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