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上午,比亞迪正式推出最低售價7.98萬元的新車型,并提出“電比油低”的概念,引發(fā)國內汽車市場廣泛關注。這意味著國產新能源汽車混動車型價格首次下探7萬元區(qū)間,成為市場上絕大多數同級別燃油車的強勁競爭對手。
來自比亞迪官方微博的消息顯示,比亞迪秦PLUS和驅逐艦05兩款車型推出“榮耀版”,混動車型的官方起售價均為7.98萬元,在此價格基礎上,車輛各項性能分別是:零百加速(從靜止狀態(tài)加速到時速100公里)為7.3秒,電量從30%充到80%需30分鐘,百公里虧電油耗3.8升,滿油滿電綜合續(xù)航1245公里。
就在同一天,五菱、長安汽車、哪吒汽車、北京現代等車企陸續(xù)發(fā)布多款車型的降價消息。五菱星光150公里進階版車型價格從10.58萬元降至9.98萬元,長安啟源Q05、長安啟源A05起售價均下調至7.39萬元,哪吒汽車除了降價之外,還推出保值換購政策。在燃油車方面,北京現代旗下伊蘭特車型此前銷售價格在9.98萬元至14.98萬元,目前最低價格降至7.58萬元。
家用緊湊型A級車長期以來都是汽車企業(yè)的“兵家必爭之地”,在汽車銷售市場中具有重要地位。業(yè)內預計,龍年新春伊始,車企普遍降價可能對國內汽車市場產生顯著影響,有望進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鞏固國產品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尤其是A級車領域的優(yōu)勢地位。
從燃油車時代的“市場換技術”,到新能源汽車賽道的突飛猛進,我國國產汽車品牌在全球汽車市場的地位不斷提升,作為全球最主要的汽車消費市場之一,中國國內市場對于國產新能源汽車的需求不斷增大。
比亞迪相關負責人表示,比亞迪推出低價新車,一方面得益于規(guī)模效應,2023年比亞迪以超過300萬輛的成績成為中國市場銷量冠軍和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僅此次大幅降價的“秦”系列銷量就超過48萬輛,另一方面由于對核心技術的掌握以及長期積累的垂直整合能力和完善的供應鏈,造車成本得以進一步降低。
當前,國內年輕消費者越來越關注國貨品牌,高顏值、個性化、科技感、性價比成為購車關鍵因素,而這恰恰是近年來國產新能源汽車的突出優(yōu)勢。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國產品牌在國內市場的銷量迎來了集體增長——上汽集團2023年銷售新能源汽車112.3萬輛,銷量在國內車企中僅次于比亞迪;廣汽埃安2023年銷量48萬輛,同比增長77%;理想汽車2023年全年共交付37.6萬輛,同比大漲182.2%。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21世紀發(fā)展研究院執(zhí)行副院長張永偉表示,從全球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優(yōu)勢明顯,主導地位穩(wěn)固,新一代的新能源汽車,最新的車型基本都在中國率先推出,全球新一代汽車相關技術,也往往是在中國推出的產品中率先應用。這兩個“新”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鞏固前期在產品和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當前,電動化變革繼續(xù)駛在快車道,智能化變革開始換擋提速。新能源汽車發(fā)展只會越跑越快,不會給我們停下來、慢下來、喘口氣的機會。”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在近日舉行的廣東省高質量發(fā)展大會上說。
降價對于消費者是好事。然而,集中推出低價新車也引發(fā)了業(yè)界對于車企“內卷”、開啟新一輪“價格戰(zhàn)”的擔憂。記者梳理發(fā)現,除了龍年春節(jié)假期后的此輪降價之外,2024年開年以來,理想、零跑、小鵬等超過10家車企已經推出了降價或者不同程度優(yōu)惠的促銷政策。來自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lián)席會的數據顯示,2024年1月初,國內乘用車總體市場折扣率約為20.4%。
受訪專家認為,“價格戰(zhàn)”在很大程度上與國內汽車市場供給過剩、需求不足的矛盾相關,隨著2024年新車大量上市,市場供給大于需求的趨勢在短期內難以改變。在比亞迪2023年3月舉行的業(yè)績發(fā)布會上,王傳福就曾表示,“價格戰(zhàn)”的本質是供需矛盾、供大于求。
來自中國汽車流通協(xié)會的數據顯示,2024年1月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59.9%,同比下降1.9個百分點,環(huán)比上升6.8個百分點,庫存預警指數位于50%的榮枯線之上,這意味著汽車流通行業(yè)處在不景氣區(qū)間,景氣度較上月有所回落。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lián)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價格競爭是新技術領域市場競爭充分展開的體現,從燃油車的角度來看,新能源汽車成本下探,“油電同價”“電比油低”給燃油車廠商帶來巨大壓力,燃油車更多依賴于優(yōu)惠的價格來持續(xù)吸引客戶;從新能源汽車的角度來看,碳酸鋰價格下跌、電池成本降低,造車成本有所下降,并且隨著市場高速發(fā)展帶來的規(guī)模效應,產品有了更多的利潤空間和降價空間。市場規(guī)模決定了成本和企業(yè)生存狀態(tài),多數廠商會選擇優(yōu)先保住市場份額,造成價格競爭進一步加劇。
對此,受訪專家建議,車企一方面要持續(xù)加強研發(fā),不斷探索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來降低造車成本,另一方面應該在開拓市場、深耕市場方面下功夫,幫助經銷商做大做強,有效降低庫存量。(記者陳宇軒)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評論